知乎答問:「共和」一詞在漢語中什麼時候開始被用來翻譯西方的 Republic?

這篇原本是回答知乎上的問題:「共和」一词在汉语中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用来翻译西方的 Republic? - 知乎 將「republic」翻譯成「共和」,目前可查到最早的來源,是在箕作省吾 1845 年所著的『坤輿図識』中,採用大槻磐渓的建議使用此譯詞。 『坤輿図識』與同時期清朝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初

INSIDE - 荒誕而又理所當然的世界

這兩天在朋友圈中一直出現《INSIDE》這個名字,就連我在玩 Civ5 時也時不時跳出 Steam 通知跟我說我的朋友正在玩《INSIDE》。好奇之下我開了 Steam 的介紹頁面,想瞧瞧這是款什麼樣的遊戲——沒想到它在 Steam 上的第一個 trailer 根本完全打到我;於是二話不說立刻「Shut up, take…(略」,踏上

Vim - 從廝守到分開

在我剛開始以寫程式為工作時,一開始想學的其實是 Emacs。當時的主管把 Emacs 用得滾瓜爛熟,常常在他旁邊看他一下執行 Makefile 編譯,一下啟動程式,然後 gdb 除錯、trace、看 memory dump ——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 Emacs 中完成。 我當時也強迫自己練習了一陣子,可是 Emacs 豐富的組合鍵似乎就是與我格格不入。從最初彆扭的縮小

如何提高生產力

譯者前言 這篇文章翻譯自 Aaron Swartz 在 2005 年 12 月所發表的 HOWTO: Be more productive 一文。關於 Aaron Swartz,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 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1986年11月8日-),一位程式師、作家、政治組織策劃人和網際網路積極行動主義者。他年僅14歲就參與創造RSS 1.0規格,因而在程式設計圈當中聲名大噪。

將 IMDb Top 250 排行榜轉為 CSV

IMDb Top 250 是許多喜愛電影人士的觀影參考。這份排行榜不知道多久更新一次,今天心血來潮,想要記錄一下目前的排行,然後隔一陣子再來比較。但是如果只是把網頁存下來,或是貼到 Evernote 去,到時候想要比較資料免不了又是一陣人力活,於是想到將排行榜的內容抓下來存為 CSV 檔,以後看是要做進一步的處理或分析都好辦

知乎答問:為什麼有人說《暗黑破壞神 3》中的隨機是「偽隨機」?

這篇原本是回答知乎上的問題:为什么有人说《暗黑破坏神 3》中的随机是「伪随机」? - 知乎 不只暗黑三,許多遊戲中的「隨機」要素都是「偽隨機」。而很諷刺的,採用「偽隨機」的理由往往是為了製造更「隨機」的感覺給玩家。 試想,如果一個珍貴道具,掉寶率只有千分之一,那麼玩家會期待我打一千個怪物應

帕斯卡的賭注

說到「布萊茲·帕斯卡」這名字,可能很多人不曉得是誰。但若是提到「帕斯卡三角」這個國中就會學到的數學概念,也許就不難猜到布萊茲.帕斯卡正是提出這個二項式係數三角的數學家。帕斯卡三十歲後篤信宗教,也因此幾乎荒廢了數學方面的工作,然而他之所以投身宗教,是有他一套論述基礎的,這套論述稱之

為什麼台北有中國路名?兼談「馬路」一詞由來

在台北有許多以對岸城市命名的道路,如漢口街、武昌街、重慶南路等,有人覺得這很大中國思想,或是為了不忘反攻大陸而取的路名。其實這都想太多了。 以中國地名為道路命名純粹是命名時沒創意又不動腦筋的結果。這點古今中外皆然。 台北今日多見的「中國地名道路」,主要是在1947年所改名的。在194

你的錢包裝了什麼?

前陣子換了個新的錢包--說「前陣子」,其實也快三個月了--新的錢包比較小,「看起來」比較不耐用,所以我下定決心,重新檢視錢包裡的內容物,東西只要能不帶就盡量不帶。結果這麼一檢視,不只我錢包變薄了,進而出門帶的東西也變少了,甚至連出門帶的包包的思考方式也改變了。 在上圖中,下面的是我

抱歉,我沒有英文名字

前陣子去找朋友,朋友帶我去認識他工作環境的夥伴。雙方寒暄招呼完後交換了名片,朋友的夥伴問了我一句:「你有沒有英文名字?」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向來只能笑笑的回應,「不好意思,沒有呢。」然而真要說的話,我國中時剛學英文,老師就幫我取過英文名字;高中時也曾經自己跑到書店去很努力的翻英文人

四人兩天開發的《Dora》- MIT Game Jam 心得分享

有沒有想過,週末的兩天能拿來做什麼?看電影?吃大餐?賞花賞貓去? 上個週末,有一群熱愛遊戲的人參與了一個叫做 Game Jam 的活動,Game Jam 指的是在短時間內(通常是兩天 48 小時內)依照活動主辦者所公布的題目,快速開發出一款遊戲。上週所舉辦的 MIT Game Jam 便是台灣第一次的 Game Jam 活動。我在前幾天參加了這場 Game

次元轉換遊戲介紹

隨著電腦計算性能的突飛猛進,用來表達遊戲世界的畫面從早先的 2D 平面逐漸發展到 3D 立體空間。然而電腦性能不管再怎樣發展,我們仍無法(至少在可見的未來中)再增加一個維度到遊戲世界裡;畢竟我們所生活的就是一個三維的空間,即便數學上可證明,沒有人知道四維或以上的空間是什麼模樣。 因此,開始有些

我的貼標籤規範

前幾天討論了目前各家網站標籤功能的混亂,即便有這些混亂,「標籤」仍是訊息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也是落實真正語義網(semantic web)的一個基礎。 然而正由於目前沒有一致性的標籤標準,人們對於標籤的使用也很隨興,所以會常常看到下面三種情形: 同一個概念以不同的詞語組合方式標籤 例

Octopress 調教筆記

花了一個晚上沒睡覺,調整了一下這個 Octopress 的一些功能與設定。現在還懶得記詳細步驟,就先簡單寫個筆記吧,以防將來自己看 Source Repository 也看不出到底為什麼要這麼改。 一、加入 LinkWithin 功能 原本以為 Octopress 沒辦法加,不過實際嘗試後發現並不難。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有 source/_layouts/default.html 和 source/_layouts/post.html 這兩個檔案。 二、文章下方分享功能的版面調整 Octopress 內建的 twitter, google

iPhone 主畫面的使用統計

大家 iPhone 上的 Home Screen 都放了哪些 App 呢? 我很好奇每個人都是怎麼樣使用手上的智慧型手機,有時候在和朋友聊天時,往往可以發現一些自己從未想過卻很方便的小技巧。前陣子剛好看到一篇文章〈45 Unique iPhone Home Screens Explained〉,有 45 個人的 iPhone 首頁耶,身邊的好友有 iPhone 的也沒這麼多。看完這篇,真的可以發現每個人都

用 Vim 將不斷行文章轉為 BBS 格式

我是一個鄉民。雖然大多數時間都在潛水,但偶爾也會浮上來寫些東西。 我不常在 BBS 上直接編輯,多半都是在習慣的編輯器上寫好再貼過去。不過問題來了,我寫文章的習慣都是一直打字一直打字,直到段落結束才換行,這樣的文字如果複製起來直接貼到 BBS 上發表,雖然還是能夠正常顯示,但在編輯與回文時就會出現

Octopress 發表文章的統計工具

今天心血來潮,想知道自己這幾年到底寫了多少文章,多少字數,於是寫了這麼一個小工具。 這小工具很簡單,按年份分別列出該年寫了幾篇文章,總共多少字數。由於 Octopress 的文章其實就是一個個 markdown 純文字檔,所以要做統計並不困難,我不用想盡辦法連到資料庫或是將網站匯出 XML 來做分析。不過這個工具使用到 *nix shell 環境

形形色色的標籤機制

「標籤」功能,在今天的網站應用中,已經是極為普遍的一種機制,甚至在許多桌面的應用上也可以見到「標籤」的蹤跡。在不同的地方,標籤可能有不同的名字,例如: tag: Picasa, Flickr, YouTube, amazon, WordPress, 豆瓣 label: Gmail, Blogger keyword: iPhoto, Aperture hashtag: Twitter, Google+ category: Anobii, WordPress 考慮到中文翻譯的話,又更加混亂: 標籤:Flickr, Gmail, Blogger, 豆瓣, WordPress 標記:Picasa, YouTube 關鍵

最後から二番目の恋(日劇)

我喜歡《最後から二番目の恋》裡頭的熱鬧與喧嘩。 簡單來說,這部戲的結構並不複雜:住在鎌倉的長倉家有四個兄弟姊妹,隔壁新搬來了一個東京來的單身職場女強人--吉野千明,這給原本平靜的長倉家帶來了許多生活上的變化。 於是乎劇情多半都圍繞在這兩戶人的互動上,偶爾加入些千明在電視台,或是大哥長

我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嗎?

最近讀到 I don’t hire unlucky people - raganwald’s posterous 這篇文章,有些想法跟 你有膽量說:「我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 (Mr. 6) 這一篇所寫的不太一樣。想法不同也就算了,文章本來就是個別讀者與單一作者之間的心靈互動,讀者不同,互動不同,激發出的想法自然也不同,這無可厚非。 不過對於文章內容的解讀也不一樣,這讓我不由得想寫一篇

你怎麼知道如何判斷運氣好壞?

這幾天在 Facebook 出現一篇分享率很高的文章,叫做〈你有膽量說:「我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 (Mr. 6)〉,帶給我很多想法,在這裡分享一下。 什麼叫做「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 這位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是某間店的店主,現在要找店員,現在收到了 100 份履歷,但你很忙,沒有時間一個一個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索

在 Mac 輸入特殊文字符號

有時候在網路上會看到像「㍿」這樣的文字符號,有沒有好奇這是怎麼打出來的呢?這可不是把四個字打在一個格子裡面,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作為符號使用的 Unicode 文字。就好像英文中的 Trade Mark 可以用「™」表示一樣。類似的文字還有(如果底下只看到方框看不到字,表示你瀏覽器所用的字型沒有包含到下面這些 Unicode 字碼)

Google Maps Quest

照往例,今年的四月一號 Google 又推出了許多令人驚奇的功能與服務,而且多到令人目不暇給。但今年有個令我最感動的產品,那就是 8-bit 版本的 Google Maps。 上面影片中的許多元素,相信都是目前三、四十歲這一代的共同回憶。像是吹卡匣或是撥接時的噪音等等。而影片中那 8-bit 風格的美術與音效,更是所有勇者迷再熟悉也

Google Analytics 也可以彈鋼琴

剛剛發現,Google Analytics 的「造訪」按鈕旁多了個音符記號。點下去後會出現 Piano 與 Sitar 兩種樂器可以選,選了之後就會看到下方折線圖的節點會按順序一個一個亮起來,並播放與節點高低對應的音階。 可惜我的折線圖不夠精采,撥出來的音樂平平淡淡,沒有直墜谷底或是步步高昇的激昂起伏。

Octopress 的開箱文系列

在安裝 Octopress 的時候,上網找了許多資料,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的第一篇文章幾乎都是要對 Octopress 說幾句話。所以乾脆就來收集一下,看看大家的第一篇都寫些什麼?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Migrate to Octopress - Blog.XDite.net Oct 7, 2011 by XDite title: migrate-to-octopress 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早的一篇。相信國內很多用 Octopress 架站的也或多或少受了這篇與 XDite 的影響。 From blogofile

Octopress 開箱首發文

前天與昨天兩天我都在修改 blogger 的 template--起因是這樣:我在 Chrome 裝了個 HTML5 Outliner 的擴充,透過這個擴充,可以查看某個網頁的大綱排列是否如預想的一樣。很顯然,blogger 預設提供的幾個範本並沒有良好的 HTML5 大綱結構,於是我決定動手修改它。 原本以為這是個小工程,沒想到卻花了我整整一夜一天的時

Python 與 Ruby 的模組安裝

其實這兩個語言的模組安裝都很簡單。不過我不是個成天都在安裝新玩意兒的人,偶爾因為業務需求或是心血來潮想要裝個模組,卻又忘了指令怎下,免不了得又得上網搜尋。 雖說資料不難找,但每次都問 google 也是折騰,索性自己記個筆記,將來若有需要時,翻自己筆記總比上網搜尋來得快速。 更重要的是,才不會因為

ls Color on Mac

昨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到來替 ls 上個顏色。以前用 Linux 時都有很漂亮的 ls 輸出,除此之外也會認真打造個人的 shell 環境。怎知開始用 Mac 兩年多來,都忘記來把 shell 好好調教一番,幾乎一直維持著原汁原味。 是說原本預設的也夠我用了就是,不過有個多采多姿的 ls 輸出不僅能提昇工作效率,光看著心情也會好起來。 開啟顏色輸出

JSON for Vim

剛剛在 Terminal 下開了個新檔要來寫 JSON, 發現 Vim 竟然沒有支援 JSON 的 FileType 與 syntax highlight。想說這問題應該很多人遇過,因此上網找了一下,找到這個 script: JSON.vim。 不過看了下安裝說明,感覺麻煩了點。於是又找到了這篇文章,只要到 ~/.vimrc 加入下面這行,就可以讓 JSON 檔案套用 JavaScript 的 syntax highlight, 簡單明瞭。 autocmd BufNewFile,BufRead *.json set ft=javascript

關於 Mac 快速檢視 (Quick Look) 的幾個小秘訣

我用了 Mac 好一段時間了才知道,原來對檔案直接按空白鍵可以開啟快速檢視 (Quick Look);又隔了好一段時間,才又知道原來快速檢視除了內建的之外,還可以加上些外掛以增加支援檔案類型。下面是一些我所用到的 QuickLook 相關技巧整理。 在 Terminal 下開啟快速檢視 除了在 Finder 中按空白鍵外,有時候在 Terminal 底下工作時,也可以利用指

設定 Mac Terminal 下的 .bashrc

今天想要替 Terminal 下一些常用的指令建立 alias, 我按照以前在 FreeBSD/Linux 的習慣,直接進 Terminal,在家目錄 (~/) 下寫了個 .bashrc, 重開 Terminal, 剛剛寫的 alias 卻沒有任何反應。 後來在家目錄下先建了個檔案 .bash_profile, 檔案內容如下: if [ -f ~/.bashrc ]; then source ~/.bashrc fi 這樣原本寫在 .bashrc 裡的指令稿就會被讀取並且發揮作用了。補充說明,我的作業系統版本為 Mac OS X Lion (

Solarized for google-code-prettify

我用 google-code-prettify 來做 blog 文章中的代碼上色,google-code-prettify 本身有附上幾個 Color Scheme, 然而除了預設的之外,都是以暗色背景為主。 昨天心血來潮將 Solarized 這個 Color Scheme 移植到 google-code-prettify 下,同樣也是 dark/light 雙版本。關於 Solarized 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下載 / Download Solarized Light Download Normal version Download Minified version Solarized Dark Download Normal version Download Minified version 代碼 / Code Solarized Light 正常排版版本 (d

BOM (Byte Order Mark) 與 UTF-8

記一些關於 BOM 與 UTF-8 的個人筆記,省得以後每次遇到還得重新上網搜尋做功課。 Byte Order Mark 在 UTF-16 Big Endian 是 “FE FF”,Little Endian 是 “FF FE”。其中 Mac 系統主要是 Big Endian, PC 系統則是使用 Little Endian。 UTF-8 由於本身特性,不管 Big Endian 或 Little Endian,其 BOM 一律為 “EF BB BF”。 不過個人建

幾個我常用的 Alfred 自定搜尋

雖然用了 Alfred 一段時間,但是直到最近才開始認真挖掘裡面的設定。其實 Alfred 安裝好不用特別設定,就已經很好用了,像是程式本身預設許多網頁搜尋,從常見的 Google、Yahoo!、Amazon 與維基百科,到比較少人知道但很好用的 wolfram 等,都是現成裝好就可以用的。 不過每個人常用網站不同,在軟體的預設

Growl 與 Notification Center 隨便聊

今天聽到 OSX 下一版本 Mountain Lion 的消息,大更新不多,主要都是將 iOS 上的一些應用搬到 Mac 上來,而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大概就是通知中心(Notification Center)了。 繼續聊下去前,先聊聊我理想中的電腦工作環境,要能提供兩個基本功能: 單一而簡潔的指令輸入,可以快速鍵入指令進行工作; 單一而簡

Mac 更換資料夾圖示的方法

最近想把 Mac 裡一些常用的資料夾換個圖示,找到的步驟如下: 選取資料夾,開啟該資料夾的「簡介」視窗。 將下載好的 .icns 圖示檔拉到「簡介」視窗最上方的小圖示上,就可以換掉原有圖示了。 我照了這個方法作,不過從網路上下載的 .icns 圖示檔,有些拉上去後可以成功更換資料夾圖示,有些卻不行。研究了半天也搞不清

用 Markdown 寫部落格

前陣子比較了一些輕量級標記語言,想作為之後自己撰寫文件的格式依據。其中 reStructuredText 太過複雜,就不考慮了;剩下的 AsciiDoc 與 Markdown 兩者中,剛開始我比較喜歡 AsciiDoc 多一些。因為 AsciiDoc 有支援表格的語法,而 Markdown 則必須透過 Inline HTML 的方式,這麼一來如果文章中想包含表格,免不了還是得塞入一堆礙眼的 HTML 語法。 不過比起 AsciiDoc, Markdown 的應用支援顯然

代碼配色,從 Zenburn 到 Solarized

這些年來,我的代碼配色方案都是以 zenburn 為首選。深色底,低對比,對眼睛舒服,代碼的段落也清晰。zenburn 也是網路上很受歡迎的配色,這有一個好處,就是越多人用就越有可能被 porting 到不同的 IDE 或 Editor 上,所以從 Visual Studio 到 Eclipse 再到 XCode 都可以找到現成的 zenburn 設定。 上圖就是目前在用的 zenburn。由於用這麼久都已

Byword, iA Writer 以及一些其他的

我發現我是編輯器控。 前些時日研究了幾個輕量級標記語言,最後情定 Markdown,結果沒多久就開始在想「Markdown 要用什麼編輯器來寫比較好?」雖然已經有了 Vim 這個強力武器,也支援 Markdown(沒有什麼語法是 Vim 支援不了的),但總是想找個更體面點的編輯器來感受一下輕量級標記語言

在 OS X 中隨時隨地將 Markdown 轉為 HTML

很多人喜歡用 Markdown 寫純文字的文件,包括我。簡單又有規範,而且幾乎所有文書軟體/編輯器都可以開啟(應該沒有不支援純文字的編輯器吧?),也可以轉成 HTML 在網路上發表。 在 Markdown 作者 John Gruber 的網站上有提供了一個 perl 寫的 Markdown 轉換指令稿,可以將 Markdown 轉換成 HTML。不過每次要轉檔都要進終端機下指令也是麻煩,今天剛好

光鮮亮麗背後的真相

今天看到很多人都在傳這一張圖片: {% img center /images/2012/2012-02-07-hero-vs-evil.jpeg [source: www.7even.com.tw] %} 乍看好像邪惡組織比較吸引人。但是別忘了,那些擁有偉大目標、為了實現夢想沒日沒夜地努力、即使失敗也不氣餒,能夠指揮組織行動,最後還笑容滿面的,都是邪惡組織的頭目級領導人物啊!真正加入邪惡組織後,底下就是最血淋淋的職場寫照: 少年們,醒醒吧

最近的 7-ELEVEN 啊

重慶南路的7-11由街角處(現為艾美麗)搬移到了巷子中。攝於2012-01-30重慶南路的7-11由街角處(現為艾美麗)搬移到了巷子中。攝於2012-01-30 " 重慶南路的7-11由街角處(現為艾美麗)搬移到了巷子中。攝於2012-01-30 最近注意到有幾家 7-11 作了同樣的事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