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答問:「共和」一詞在漢語中什麼時候開始被用來翻譯西方的 Republic?

這篇原本是回答知乎上的問題:「共和」一词在汉语中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用来翻译西方的 Republic? - 知乎


將「republic」翻譯成「共和」,目前可查到最早的來源,是在箕作省吾 1845 年所著的『坤輿図識』中,採用大槻磐渓的建議使用此譯詞。

『坤輿図識』與同時期清朝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初版發行於 1843 年)相類似,內容主要介紹世界諸國與地理形勢,為日本當時最好的世界地理書,作者箕作省吾參考了許多蘭書(西洋書籍)編製而成。

這書的畫風大致是長這樣,相信對各位而言毫無閱讀障礙:

/images/2017/2017-09-01-kunyutushibu-01.jpg

也有彩頁,旗幟還有飄揚動態。

/images/2017/2017-09-01-kunyutushibu-02.jpg

至於提出翻譯建議的大槻磐渓則是幕末時期相當活躍的漢學者。既然是漢學者,如同大家所想像的,會用「共和」二字來翻譯「republic」,其典故自然就是出自於〈史記・周本紀〉中的「周公、召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一段。

由於當時日本許多出版書籍內文仍以漢字寫成,加之維新時期有大量西學引進,產生許多新名詞。同時期清朝懂西學的學者較少,自然而然就撿現成的,直接引用了大量的和製漢語。「共和」也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借用漢語中不常用的既有詞重新賦予意義。同樣情況的名詞還有:

  • 世界】 現在多用以指 world。原為佛教用語,如「大千世界」,指色界、無色界、人間界⋯⋯等等各種界。
  • 寫真】 今日對應的概念是照片或攝影。而在清朝時「寫真」一詞是畫家「作畫」的別稱,如「寫真有二派,一重墨骨⋯⋯。一略用淡墨⋯⋯」(清・《國朝畫徵錄》)

至於「蘭芳共和國」(1777-1884)為什麼早於上述時間,就已經有「共和」之名出現?

我的想法與題主的推測一樣,這「蘭芳共和國」應該不是他們的自稱。我推測當時他們應該自稱「蘭芳公司」或是只稱「蘭芳」而已。當時的華人知道的是「天下」,而沒有今日「民族國家」的概念,所以不會以「某某國」、「某王國」、「某帝國」自稱,就連清朝也是自稱「大清」,一直到了晚期門戶洞開,西洋思潮湧進,加上各種簽約,不得不與其他國家政體站在同等地位,才有了「大清國」、「大清帝國」的自稱。

中國較早研究「蘭芳共和國」,並使其廣為人知的是梁啟超,他在《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有專文介紹「蘭芳共和國」。由於清朝國內本身對於蘭芳的資訊不多,很有可能是梁在撰文時參考了外國史料,外國史料因為「蘭芳」的領袖不是世襲繼承,而是類似選舉產生,因而稱其「Republic」,然後梁再以當時的翻譯習慣,將之對翻成「蘭芳共和國」。於是這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